您的位置:首页 > 基层风采 >
司法关怀,让爱无碍——安州区法院涉残疾人纠纷典型案例纪实
www.mianyangpeace.gov.cn 】 【 2025-05-19 13:58:08 】 【 来源:安州长安网

  2025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安州区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接待、立案、调解、审理、执行各环节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全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案例一  杨某机动车交通事故案

  

  “车轮下的重生:一场多方联动的司法攻坚战”

  

  当杨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十余万元赔偿款时,这个曾绝望的汉子泪洒当场。

  

  一场车祸让杨某永远失去了右腿,司机曾某却迟迟未履行赔偿义务。安州区法院启动“助残维权绿色通道”,与区残联、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当事人所在辖区镇政府多家联动,上演一场“司法攻坚战”:多次向曾某释法说理,并启动“诉前调解+快速审理+强制执行+执行和解”组合拳,最终曾某同意分期向杨某支付赔偿金,双方达成和解。在法院的监督下曾某已经向杨某支付大部分赔偿金,剩余赔偿金曾某亦同意在今年年底前支付。该案入选2023至2024年绵阳市残疾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640.png

  近日,承办法官到杨某住所进行回访慰问,看到杨某正在慢慢适应并积极投入新生活,目前除了轮椅外,也能用小电动车代步。杨某紧握住法官的手:多亏你们,我才终于拿到了救命钱!

  

  案例二  李某某与朱某婚姻无效纠纷案

  

  “无声法庭里的特别审判:微信对话框中的正义回响”

  

  审判庭里没有唇枪舌剑,只有手机屏幕的微光闪烁——这是一场特殊的“静音模式”庭审。

  

  原告李某某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行为障碍,被告朱某患有听力障碍,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且不会手语。这对特殊夫妻的婚姻无效纠纷一度让承办法官头疼——如何明晰双方诉求?如何引导有效沟通?好在——原告李某某有法定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被告朱某能通过打字的方式表达诉求。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法官开启“双线作战”:向原告代理人多次沟通厘清诉求和事实理由,且破例让被告庭审中使用微信实时转述、发表意见。

  

  就这样,在原告代理人充分参与诉讼,被告通过微信“话聊”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下,很快完成了所有庭审活动,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这场“线下现场+线上文字”的混合审理,庭审结束时,双方家属不约而同向法官竖起大拇指。

  

  下一步,安州区法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持续加强与残联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以更精准的司法举措、更温暖的权益保障,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诉讼活动,妥善化解涉残疾人矛盾纠纷,让每一位参与诉讼活动的残疾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度。


编辑:李旭
中共绵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