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九龙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多元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强力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调处、化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聚力三项整合,提升社会治理“同心力”。单元搭配“聚合力”。依托原有综治中心、司法所阵地,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协调中心、网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心理服务站、法律援助站等“四中心两站”功能,规范化建成500 平方米的社会治理中心工作阵地,基本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快速解纷争”。协同治理“齐发力”。改变过去综治干部“单兵作战”模式,统筹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巡回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15名,逢场天安排专人进驻中心集中办公,全面落实“应调尽调”要求,有效推动公调、诉调对接落地见效。全网联动“提效率”。充分发挥网格员“平安前哨”作用,打造“乡镇大网格+村(社区)中网格+社队小网格+山湾微网格”的4级网格体系,统领135名平安网格员深入基层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解答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聚焦四大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时效性”。优化排查机制。建立入户排查制度,制作党群连心卡1.8万份,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包片民警、网格员面对面发放至每家每户,让群众充分了解镇、村干部职能职责、联系方式。安排每月至少5次上门走访,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政策咨询的渠道,精准掌握矛盾纠纷苗头信号。完善研判机制。建立“村(社区)—镇社会治理中心—镇党委”研判机制,对“非纠纷、一般纠纷、重大纠纷”分级分类研判,镇社会治理中心及时研判、分流处置,对现场受理的一般纠纷,推送至村(社区)处置;对意见建议类非纠纷,推送至镇级部门研究答复;对重大纠纷,推送至镇所属部门解决,镇级部门无法解决的,报镇党委研判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起,调解成功率99%,当事人履行率100%,信访总量呈现逐月下降的良好态势。优化回访机制。落实“分管领导+驻村(社区)领导+镇级部门干部+村(社区)负责人”条块结合机制,一般性矛盾由村(社)干部在矛盾纠纷调解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对当事人进行回访;针对重大复杂纠纷,无论一级回访结果如何,均在纠纷调解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由驻村领导、驻村干部进行二次回访,上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各方对处理结果的评价,确保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已接收矛盾纠纷调解70件,回访62件,回访率88.5%。
聚智三大路径,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度”。一般纠纷“百姓调”。充分挖掘民间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政法干警以及道德模范、榜样好人、致富能手作用,在全镇19个村(居)重点培养调解能手和法律明白人46人,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效化解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各类民间纠纷97件,切实将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重点矛盾“专业调”。依托“何文俊调解工作室”,打造一支12人的政法专项调解队伍,聚政法之力集中攻坚辖区内重点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困扰多年的黄某某等信访案件,保障辖区社会大局稳定。助企纾困“联合调”。针对辖区内油气资源丰富、特色产业磅礴发展现状,搭建“党政+政法+企业”三方平台,主动下沉企业,点对点挂牌成立镇油气企业、七里花乡产业园区矛盾纠纷调解专班。截至目前,已组团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32次、举办《劳动法》、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法治小课堂 15 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3个,有力保障了辖区产业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