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涪城法院梳理了近期办理的部分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醒消费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共同营造法治消费环境。
“免费美牙”,馅饼变陷阱
案情概述
一天,年轻漂亮的小美在街上无事闲逛,一名推销员突然拦住了她的去路,原来是天降馅饼,某美牙机构在街头宣传,宣称只要成功介绍3位顾客,即可免除2.8万元瓷贴面美牙费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美心动了,并很快付诸行动,径直前往该机构“免费体验”美牙项目。来到美牙机构,诊疗开始前,机构工作人员以“推广备案”为由要求小美签订多份文件,小美未仔细查阅文件内容匆匆签下自己名字。一月后,小美突然收到A公司催款通知,才知自己当初在美牙机构与A公司签下协议,约定须一个月内成功介绍3位顾客,否则应向A公司全额支付2.8万元。小美当时没有认真看协议,也未索取合同副本,留存沟通记录,简直是百口莫辩、悔不当初。再后来,A公司将债权转让给B公司,B公司将小美诉至涪城法院。
法院认为
美牙机构存在误导,其通过"免费体验"诱导消费,故意混淆服务主体(签约A公司非美牙机构)、隐瞒关键条款(推广时限)、虚假宣传材料品质,涉嫌欺诈。若证据充分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消费者可主张撤销合同。债权转让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545条,A公司将债权转让给B公司未违反法律规定,B公司有权提起诉讼,但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债权合法有效。最终,经法院调解,小美与B公司达成和解。
法院官提醒
美牙行业鱼龙混杂,选择一家靠谱的机构是规避风险的第一步,切不可被热情的销售人员、诱人的优惠所迷惑。签订消费合同前,消费者要主动提出查看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发现合同内容与机构宣传不一致,要及时提出质疑,避免踩坑。
“脱离平台交易 ”=自担风险
案情概述
2024年4月,王某在某电商平台浏览时,相中了某商家标价2167元的冰箱。通过平台"询单议价"功能沟通后,客服以"优惠200元"为由,引导王某添加指定微信,并使用第三方软件支付2000元。然,截至年底,商家并未向王某发货。2025年1月,王某将某电商平台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法院认为
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是用于网上获取物品或者服务信息等开展交易的场所,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并不直接与原告刘某某进行交易活动,不直接成为平台交易活动的相对方。王某通过平台与案外人某商家取得联系后,使用平台外的第三方软件支付货款,实际未在平台成功生成订单,平台无法对案涉交易进行监管。平台已尽到了审核和披露义务。线下支付行为属于"自担风险"交易模式,据此,法院判决驳回王某某诉求,平台无赔偿责任。
法院提醒
网购避坑"三要三不要":要全程在平台交易;要留存聊天+订单+支付凭证;要善用平台投诉通道。不轻信"私下优惠"话术;不添加陌生客服微信;不脱离平台支付货款。
疫情阻行程,退款陷僵局?
案情概述
2021年,某旅行社通过社区推广、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宿某某等22位老人报名"宁夏双飞六日游",每人缴纳1980元共计43560元。原定10月30日出发的行程因疫情取消,旅行社承诺待疫情稳定后重启行程,但后续既未组织出行也未退款。经社区协调仅退还22名老人22000元,剩余款项久拖未付。后,老人委托所在社区老年协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旅行社退还费用并主张3倍赔偿。
法院认为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情形,旅行社可免除违约责任,但应当及时退还预付费用,法院督促旅行社尽快全额退还本金,考虑到旅行社受疫情影响存在经营困难,法院建议老人放弃对3倍损失的诉讼请求,既保障老人财产权益,又给予困难企业缓冲空间。
法院提醒
消费者请注意,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旅行社,可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查验资质,警惕"低价游""礼品游"等营销套路,留存宣传材料及合同,遇纠纷及时向文旅部门投诉(12301热线)或法律途径维权。
旅游企业请注意:完善合同履约机制,突发情况应及时书面告知并协商解决方案;规范收费管理,设立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专用账户;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命线,困难时期更需珍视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