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是他!让物证“开口说话”,让真相“浮出水面”
www.mianyangpeace.gov.cn 】 【 2025-05-14 16:01:42 】 【 来源:绵阳日报


  在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这些科技强国路上的“追光者”,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将推出系列报道,让大家看到绵阳不同岗位不同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风采。


在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直接参与案件侦破,却能在案件一筹莫展时提供关键线索;不直接参与抓捕嫌疑人,却能用科学技术手段锁定真凶;他们斗严寒、战酷暑,每天不分早晚地穿行在各类案事件现场,通过现场的蛛丝马迹为案事件真相指明方向;他们是隐于幕后、甘于绿叶的刑事技术民警。


  今天要讲述的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三台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冯志勇。


冯志勇免冠照片.jpg


冯志勇,中共党员,1986年5月生,四川绵阳三台人,2011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派出所和刑事侦查大队工作,现任三台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警务技术二级主管。


学成归来,用专业守护家乡


2011年,冯志勇从四川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三台县,投身到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中。初入职场,他充分利用闲暇和空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手段,职场小白很快就成为大数据分析应用、检验鉴定和现场勘查能手。


无论是扎根派出所,还是奋战在刑警大队,他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技术手段寻找破案的关键线索,还原案件现场,破解犯罪谜团,让物证“开口说话”,让真相“浮出水面”。


冯志勇01.JPG



声纹破案,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随着时代的发展,犯罪手段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侦查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冯志勇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相关技能和业务培训,取得声像资料鉴定资格,填补了技术室声像资料鉴定的空白。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声纹技术“以音找音”“以音找人”等手段,实现全市声纹破案零的突破,并将自身所学总结出的技战法传授给现场勘查的每一位民辅警,让大家体会到新技术、新手段对侦察破案的支撑作用。


冯志勇02.jpg


攻坚克难,给物证一个“身份证”


在日常工作中,冯志勇发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现场物证管理太麻烦了!物证容易丢失、污染,查询起来也不方便,甚至有时候因为管理不规范,会直接影响破案效率。于是,他带领团队花了两年时间,研发出了“便携式现场物证管理系统”——让每一起案事件的物证都有了唯一性“身份标识”,真正把科技创新转化为推进智慧刑侦工作的动力和措施。


冯志勇05.jpg


该发明的推出,开启了现场物证管理的新模式,还荣获2022年全市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第一名,2022年四川公安第八届基层技术革新比武大赛一等奖。目前,“便携式现场物证管理系统”已在绵阳刑侦部门和全省各友邻刑侦单位以及部分派出所推广使用。



科技赋能,守护家乡的“侦”英雄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10多年来,冯志勇一直坚守在刑事技术一线岗位、奋战在打击犯罪最前沿,把“科技强警、人才兴警”的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利用专业知识和过硬技术勘查现场1800余次,提取痕迹物证1500余份,协助侦破案件800起,比中嫌疑人200余人,被誉为“刑侦利刃”。


冯志勇03.jpg


“科技是手段,初心是灯塔,唯有人机协同方能决胜新时代战场。”谈起未来,冯志勇表示要与时俱进,打破信息壁垒,深度运用AI、DeepSeek、元宇宙重建等新技术,让干警成为“数字神探”,以“智慧警务”织就城市“平安网”。




编辑:陈欢
中共绵阳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