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赋能” 贯通“7+x”培养路径
绵阳市司法局探索青年人才全链条培优机制
坚持实践历练为主体、全面提升为目标的战略构想,绵阳市司法局机关探索青年人才“打卡赋能”全链条培优机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立健全导向鲜明、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青年干部队伍,形成人才推动创新改革、人才支撑跨越发展的生动格局。
七项业务赋能,量身定制提能增效
注重项目设置。依托司法所、政务服务窗口、相关业务科室等科学设置赋能点,明确办理一件合法性审查案件、一件行政复议与应诉案件、一件仲裁业务案件、一件法律援助案件,参与一次行政执法监督,值守一天政务服务窗口,从事一天司法所基层业务等7个打卡项目,基本涵盖政务监督、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业务。
注重周期发展。在培优计划3年周期内,局机关35岁以下青年干部全体参与培优计划,按照“打卡赋能”整体安排,以“七个一”打卡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提升青年干部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司法行政具体业务为重点,采取轮流循环打卡方式,以“全周期管理”加强青年干部交流轮岗实践锻炼,努力培养一批技能型、复合型干部。
注重模式创新。实施全员通关登记,落实同岗同责,学员打卡任务与赋能点同类型案件或工作的办理流程、审批流程以及权责体系保持一致,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实施“一对一”导师帮带机制,全程参与、全流程指导业务开展,学员打卡表现由学员、导师、赋能点负责人三方同时进行评价,列入干部评价考核指标。
三大原则把关,贯通融合做优生态
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和发展观点,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培养了解业务、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干部人才;坚持干部培养总体规划,注重队伍结构优化,建立培养发现机制,努力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锤炼自身。赓续“中国红”,实施政治业务共学习、业务能力同提升、作风建设齐推进贯通建设,加强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勤政廉政教育,综合运用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方式锤炼专业素养,促进青年干部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彰显“正义蓝”为民底色,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
坚持宽严相济。坚持把激励青年干部创新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加大35岁以下科级干部培养力度,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后备干部库,做到备用结合,保持人才队伍一池活水。推深做实“打卡赋能”日常管理、奖励激励、追责问责一体建设,完善激励关爱制度,落实《干部职工学历、能力提升激励办法》,感情上贴近,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三个步骤开展,环环相扣压茬推进
强化打卡通关。坚持一季度一打卡,循环交替直至7个赋能点全部通关为一个周期,由赋能点科学设置任务项目,以具体实践中的常见个案为主、以日常工作中的周期性业务为辅,让学员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求变,实现综合能力培养提升,丰富多样的打卡项目也可以帮助学员实现个性化发展,促进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强化思维转变。学员结合当季打卡实践情况,在《打卡赋能登记表》中填写个人感悟,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对赋能点的认识、相关业务的理解、维持或改进赋能点业务现状的思考。学员打卡立足社会实践,体会更加深刻,认知更加清晰,促进学员主动求知、敢于钻研,掌握过硬本领,努力成为业务顶尖人才。
强化交流借鉴。设立“法理·法治”讲堂,每名学员结合法学专业理论、司法行政实践和个人观点认知,在参加“打卡赋能”培优计划期间进行一次专题授课,将社会实践育人与搭建交流载体融合,将学员打卡的真实感受与收获深化巩固,打造“实践打基础、领悟强能力、讲堂验效果”全链条、立体型一体化工作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