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游仙区坚持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精细化、高效化、便民化”目标,通过建强网格体系、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处置流程、强化能力保障,以“微网细格”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转变,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下好微网细格“一盘棋”
一是搭建“微网细格”架构体系。遵循精简优化、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于服务原则,科学划分网格层级,搭建一般网格445个、微网格1991个、专属网格32个,实现城乡治理区域“无死角、无盲区”。广泛发动网格内党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等担任微网格长,将治理力量下沉至“最小单元”,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二是推进“红色网格”有序覆盖。在城区推动网格党组织建设,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社区“两委”成员等担任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并兼任网格长,形成“网格+党组织”深度融合治理模式,累计建立网格党组织445个。严格落实干部包联制度,乡镇(街道)917名机关干部、840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全部编入网格,常态化开展“包网联户”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困难群众帮扶,打通联系服务“最后一米”。三是完善“闭环运行”责任体系。优化“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工作机制,依托“网格+物业+居民”三方联动模式,网格员通过上门走访,动态掌握居民信息,高效处置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截至目前,网格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7.75万余条,办结率达100%以上,真正实现“一网统管、高效协同”。
以建章立制为保障 织密规范运行“一张网”
一是落实工作清单制。分类制定一般网格员关心帮扶特殊重点人群、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等8类24项工作职责,涉及征地拆迁、房屋质量安全等7项负面清单,通过巡查责任区域、解决邻里纠纷、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等方式开展基层治理与服务工作。今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治安隐患1.8万余件,参与办理公共服务事项8.2万项,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48起。二是严格事项准入制。对需网格员协助办理的事项,实行“部门申请—审核审批—落地办理—验收评估”全流程管控,确保纳入网格的事项“接得住、办得好”。目前,法律文书送达及协执、食品药品安全协查、消防安全等工作已通过准入机制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三是实行人员进退制。建立“星级网格”评定体系,坚持“量化为主、责任倒逼、赏优罚劣”原则,明确“以岗定责、以绩定薪、权责统一”的管理规则,对全区专兼职网格员按照定期考评,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两次被评定为“无星”的网格员进行谈话提醒,全年均被评定为“无星”的网格员予以更换。
游仙区2025年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培训会
以高效处置为关键 贯通网格服务“一条链”
一是分类处置强响应。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机实时上报事件,网格化信息平台根据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事件类型,实行网格员—村(社区)—乡镇(街道)—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各职能部门五级流转。通过流程优化,事件平均处置时间从3天缩短至6小时,实现“派单—限时办结—结果反馈”全流程跟踪,处置效率大幅度提升。二是分级办理提质效。对网格事项实行“红黄蓝”分级管理与“红黄牌”预警管理,紧急事件30分钟内响应、24小时办结;常规事项5日内反馈。网格员上报事件,处置超时挂黄牌提醒,黄牌两天未处理挂红牌督办。今年以来,全区未出现红牌事项,群众满意度100%。三是联动共治解难题。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协同机制,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占道经营整治、环境治理等跨部门复杂问题,联合公安、民政、住建等多部门(单位)开展联合处置。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各类疑难问题53件,群众重复投诉率同比下降35%,治理精准度与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网格员入户宣传
以能力提升为支撑 唱好赋能增效“一个调”
一是分层培训+定期考评。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培训体系,结合治理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同步建立考评机制,对考评不合格的网格员取消评优资格。二是专项辅导+实战演练。针对特殊人群管控、出租屋安全排查等重点工作,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通过案例教学、即时问答等方式,帮助网格员掌握实用技巧。截至目前,出租房屋管理及四类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走访率、异常情况签收率均达100%,未发生脱管、漏管现象。三是技能比武+竞赛评比。定期邀请法院、应急、卫健等方面专业人员,组织网格员开展维稳处突、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现场演练,提升应急反应与快速处置能力。围绕网格员应知应会知识、突发事件处置和服务群众能力等方面,开展“技能大比武、知识竞赛、网格故事分享”等活动。近两年来,共开展现场演练14次、知识竞赛4次,评选“优胜网格员”24名、“随手调”之星68名,网格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