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2025年8月,县综治中心受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王兴某(借款人)于2023年1月19日至2025年3月11日期间,因资金周转困难多次向王玉某(出借人)借款合计484200元人民币。双方于2025年3月11日签订书面借条,王兴某承诺于2025年4月前全额偿还,但截至2025年7月底,款项仍未归还。王玉某多次催收无果后,于2025年8月初向县综治中心求助,寻求调解解决。
调解过程
县综治中心依据“一站式”矛盾纠纷受理机制,优先将案件纳入调解流程。通过引导受理区分流至法院诉讼服务窗口牵头处理。调解团队由中心专业调解员、专业律师及轮驻单位干部组成,采用“情理法结合”策略:
情理疏导。调解员安抚王玉某情绪,强调和解的社会效益;同时,核实王兴某的经济状况,确认其因经营不善导致还款困难,非恶意拖欠。
法律依据。援引《民法典》关于借贷合同的规定,明确王兴某的还款义务,通过法律教育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
多部门协作。整合调解员、律师及基层干部等资源,通过现场调解协商以避免矛盾升级。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调解结果
经综治中心协调,纠纷成功化解:
还款协议。王兴某承认债务,但因当前经济困难,请求宽限还款期限。在调解员见证下,双方同意将还款截止日延至2025年8月中旬前,王兴某承诺分期清偿全部款项484200元(附书面确认书)。
保障措施。中心建立后续跟踪机制,指派专人回访还款进度,防范风险升级。
此案例快速解决,体现了综治中心“快介入、快处置、快反馈”的高效运行模式,避免了诉讼纠纷升级。
经验启示与建议
本纠纷的成功化解,彰显了县综治中心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关键作用,凸显其作为基层治理“主阵地”的价值。未来,综治中心将持续优化“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模式,深化多元化解协作机制,助力平安北川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