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武县人民法院龙安法庭将法庭“搬”进大桥镇镇政府,开庭公开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成功化解了矛盾,耄耋老人徐老太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场可能撕裂亲情的矛盾在司法温情中消弭于无形,巡回审判更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案情:不堪重负的赡养费
86岁的徐老太此前意外摔倒致瘫痪,瘫痪后一直由长子照料。长子家庭拮据,面对平时各种药品等开支时常捉襟见肘,并且徐老太常年日常生活需要专人照料,时常感觉力不从心。经当地村两委和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多次调解,未能与其他子女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徐老太将七个子女诉至法院,希望经过法律的途径解决赡养难题。
承办法官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主动上门为其立案,并在过程中走访、电话联系,了解到村社干部、政府工作人员、派出所曾多次介入调解,但均因其他子女强调各自难处而未果。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与徐老太的其他子女沟通,倾听他们在异地务工、养家糊口方面的实际困难。
“老人挪不动,我们就主动上门。”为切实解决老人困境,同时充分发挥赡养案件在乡村审理的典型教育意义,平武法院决定启动巡回审理机制,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就地开庭审理此案,让当地群众受教育,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效果。
庭审现场:从争执不休到沉默不语
庭审中,徐老太的子女们起初各执一词,纷纷陈述各自困难,并声称都曾不同程度赡养过母亲。庭审上多次争论不休,经法官数次制止后才得以平息。
面对此情景,法官语重心长地明理释法劝导;“你们母亲含辛茹苦将你们养大,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倾注了全部的心力。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这一天,今天如何赡养母亲,就是在为自己的下一代树立榜样。”法官一席话,让徐老太的所有子女陷入了沉默。
圆满解决:司法温情守护晚年
最终,在法庭的主持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安派出所民警的协助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一致协议,七个子女每月每人向徐老太支付赡养费。长子主动要求承担照顾母亲徐老太的责任,徐老太表示自己愿意继续跟着长子生活。
此次巡回审判,是平武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通过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不仅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徐老太参与诉讼,更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法官寄语
鬓角的霜,是岁月的痕迹,掌心的茧,是养育的见证,赡养老人从来都不是“可选项”。它是法律划下的底线,是铭刻骨子里的传统,更是血脉里割不断的牵挂。
(王斯瑶 余朝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