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宠物经济持续升温,“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掀起了宠物领养的热潮。想用爱终止小动物的流浪,却又怕一不小心陷入纠纷,甚至闹到“法庭见”?别担心,安州区法院通过一起真实调解案例,为你揭示免费领养背后的潜在风险,助你安心接“宝”!
NO.01案情回顾
2025年5月,李某某与某宠物店签订《购买宠物用品合同》。合同约定:李某某领养一只价值5000元的蓝金加白高地猫咪,并购买总金额11712元的宠物用品,这笔宠物用品费用分24个月支付,每月支付488元。李某某付清全部宠物用品费用后,猫咪所有权正式转移至李某某,李某某无需再支付猫咪价款。反之,若李某某未按时支付宠物用品费用,则不仅需要支付剩余未付宠物用品费用和猫咪价款5000元,还需承担合同用品总额30%的违约金。
合同签订后,该宠物店向李某某邮寄了全部宠物用品和猫咪,李某某支付了首月费用488元。然而,收到猫咪仅2天,猫咪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三天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此后,李某某未再支付宠物用品费用。于是,该宠物店催要宠物费用未果,诉至法院,要求李某某支付剩余宠物用品费用、猫咪价款及违约金共计19787.6元。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与该宠物店进行沟通,告知其以“免费领养”猫咪为名,捆绑出售宠物用品,除了向李某交付宠物用品外,还应当在宠物猫送养过程中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向李某某交付符合健康条件的宠物猫。通过多轮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NO.02避坑指南
破除“免费”幻觉:领养前务必问清所有领养条件,仔细核算可能存在的隐形成本。对于要求必须购买指定猫粮、必须到店消费等不合理条款,要坚决拒绝,避免让“免费”领养沦为高价消费的幌子。
看清合同条款:在签订宠物领养或购买协议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要重点关注违约金计算、宠物健康保障范围、宠物所有权转移条件以及各类附加义务等关键内容,杜绝因条款疏忽而陷入被动局面。
查看健康“两证”:优先选择有资质、信誉高的宠物店或领养机构。领养前,务必主动查看并核对宠物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疫苗接种记录,确保领养到的是健康的宠物,从源头上降低健康风险和后续纠纷可能。
留存相关证据:交易过程中,务必要妥善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本、健康证明等相关证据。这些证据是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
依法维护权益:若遇到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或商家违约行为,要勇敢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身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坚守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和契约精神,做到理性领养、诚信履约,共同维护健康的交易环境。
NO.03法官寄语
领养,源自心底的那份善意;养宠,却是一份需要长久坚守的责任。切莫因为“免费”二字而冲动决定,让珍贵的爱心被草率对待。若真心喜爱小动物,建议优先选择正规猫舍或公益领养救助站。这样既能让领养之路走得更稳妥,也能让这份爱与责任在安全与安心之中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