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法治素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七色光”青少年普法联盟工作部署,响应绵阳市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号召,绵阳市司法局特向全社会发出如下倡议:
——以“扩圈”聚合力,让普法资源“活起来”。我们倡议,全市各级政法、宣传、教体、妇联、团市委等部门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司法实务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及媒体资源,打破领域壁垒,吸纳更多具备法律专业、教育经验、科技能力的主体加入联盟。让高校的理论优势、司法的实践优势、科技的创新优势叠加融合,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协同”的青少年普法资源矩阵,让每一份法治力量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以“强链”提质效,让普法协作“实起来”。我们倡议,联盟成员单位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司法机关定期分享未成年人案件典型案例,为普法提供“鲜活素材”;教体部门搭建校园普法平台,推动法治课、模拟法庭进课堂、进社团;妇联、团市委聚焦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法治帮扶;高校发挥智库作用,研发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普法课程与互动产品。通过“信息互通、任务共担、成果共享”,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避免“各自为战”,形成“1+1>2”的协作效能。
——以“精准”暖童心,让普法服务“沉下去”。我们倡议,全体普法志愿者立足青少年需求,创新普法形式:既要用好“法治舞台剧”“歌伴舞”等文艺载体,让法治知识“可看、可听、可感”;也要善用科技手段,将VR模拟、声光互动等融入普法活动,契合科技城青少年兴趣;更要走进社区、乡村、校园,开展“订单式”普法——针对校园霸凌、网络诈骗、不良行为矫正等热点问题,提供“量身定制”的法治宣讲与心理疏导,让法治教育真正“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
——以“坚守”传薪火,让普法精神“传下去”。我们倡议,每一位联盟成员都争做“法治信仰的传播者”:法官、检察官、律师带头走进校园担任“法治副校长”,用案例讲法理;教师志愿者把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用耐心育品德;高校学子发挥青春力量,用同龄人语言传递法治理念;媒体志愿者积极宣传普法成效,营造“人人关心青少年法治成长”的社会氛围。让法治的“七色光”照亮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之路,助力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普法工作任重道远,扩圈强链行动需要你我同行。让我们携手并肩、锐意进取,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青少年普法网络,打造“法治副校长+普法联盟”双轮驱动的绵阳样板,为培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绵阳市司法局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