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绵阳某公司职工代表杨某携工友将锦旗送至安州区法院干警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安州区法院通过立审执无缝衔接,仅用7日为15名职工全额追回43万元欠薪的司法实践。
案件回溯
集体维权:四川绵阳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停工停产,且长期拖欠职工工资。2025年6月初,部分员工到该公司集体讨薪,后经劝解引导进行诉讼维权。
程序交织:2025年6月9日,安州区法院收到杨某等13名职工申请强制执行该公司拖欠劳动报酬的立案材料,涉案金额43万余元,同时,另有2名职工向本院提起追索劳动报酬的诉讼。
收到立案材料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劳动者面对面沟通答疑,掌握到该公司早已被另一法院立案执行,财产有被分配完毕的风险,遂迅速决定对该系列案件同步启动审执联动与诉讼调解:一是开通绿色通道,当日审查起诉材料;二是与本院执行局商议方案,执行法官提出立即向另一已立案的法院发送《参与分配函》;三是针对两件诉讼案件,开展先行调解,及时与该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后立案执行。
财产僵局:经执行法官查明,该公司早已深陷债务泥潭,在全市涉及120余件执行案件,其名下银行账户、动产、不动产经首轮网络查控均已被多家法院在先查封冻结,无直接可供执行财产。案件一接手,执行工作便陷入僵局。
破局关键
面对困局,执行法官立即约谈申请执行人、深挖财产线索,了解到:该公司存在一笔应收货款!执行团队立即核实线索真实性,向付款方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及《执行裁定书》,依法冻结债权,并严正警告其擅自支付的法律责任。
高效落地
法律文书送达次日,协助执行方将43万元汇至法院账户。到账当日,15名职工全额收到拖欠薪酬。
当最后一笔工资到账时,工友们激动地说:“本以为追不回来的血汗钱,法院七天就讨回来了!”
至此,这起欠薪案圆满执结,锦旗上的“高效司法暖人心”正是对立审执协同攻坚的最佳注脚。
法官点睛:
执行法官表示:“执行不能时,应收债权常成破题关键。此案胜在审判法官快调确权、执行法官精准查控、职工主动配合的三维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