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绵阳市充分发挥“天府入企码”全省首批应用试点城市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提质增效,执法监管效能和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入企调研行政执法痛点,倾听企业真实合理诉求
推行“阳光检查”,提升企业公平感
制度先行,计划透明。印发《绵阳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关于启用“天府入企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天府入企码”使用手册》等制度文件,市本级34个涉企行政检查主体报备年度检查计划并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亮码入企,身份透明。市县乡全覆盖部署,执法人员电子证照及身份信息全量导入,截至目前,已归集全市555个执法主体10436名执法人员的5618条亮码亮证数据。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发布涉企行政检查问题线索征集公告,在集中办公区、政务服务中心滚动播放“天府入企码”宣传片,在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张贴“检查必亮码”“无码可举报”海报6000余份,坚决杜绝无码检查、无证检查行为。
过程留痕,责任透明。“天府入企码”通过身份与计划核验、检查结果录入、企业即时评价系列功能实现了检查数据留痕可追溯。截至目前,已归集484199家经营主体信息,累计处理企业反馈意见30条,处置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线索100余条,企业满意率99.9%。
实施“精准检查”,提升企业获得感
科学实施分级分类检查。制定《绵阳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根据企业信用和风险评估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实行动态管理,158家A级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统筹开展“综合查一次”。印发《关于制定和公布“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强“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计划备案工作的通知》,通过“线上”智能匹配+“线下”人工推送相结合,实现监管资源高效配置和企业负担最大程度减轻。“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频次同比提升77.93%。试点以来,全市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4.73%。
提倡“服务型检查”,提升企业认同感
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召开“营商环境面对面(执法监管专场)”座谈会,分管副市长主持,市级有关部门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建议,推动10家企业的15个问题取得实质性解决。
部门联动形成整改合力。构建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会同纪委、法院、检察院对涉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召开部门联席会议10次。
构建多元共治监督格局。邀请社会各界“围观评议”行政执法工作,依托15个企业联系点、66名行政执法监督员构建常态化监督网络,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卷评查、“伴随式”执法监督等活动6次,行政执法监督员亲临执法一线,全程见证执法活动,现场评议执法效能,倒逼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文明。